最高每台8000元!成都经开区汽车促消费补贴活动启动
最高每台8000元!成都经开区汽车促消费补贴活动启动
最高每台8000元!成都经开区汽车促消费补贴活动启动小满时节,重庆市江津(jiāngjīn)区吴滩镇郎家村二组,960株龙眼树在初夏的阳光下展现着(zhe)蓬勃的生命力。
这些龙眼树均有着明显的良种(liángzhǒng)高换(gāohuàn)特征:修剪过的枝干上,接穗枝繁叶茂,黄色的花蕊掩藏于绿叶之中。
良种高换是(shì)指对于有一定树龄、品种不太好的(de)龙眼树,在原有的枝干上嫁接优良品种,以此达到更换良种的目的,它(tā)能提高优良品种比例,延长采收期,提高产业效益。
郎家村于1990年自江津区油溪镇引进龙眼树种植至今,已有1800多株。经过30余年的种植,现有龙眼树存在(cúnzài)品种老化(lǎohuà)、价值不(bù)高等问题。
去年3月,郎家村(jiācūn)对部分龙眼树进行了良种高换。
鲜为人知的是,郎家村用于(yòngyú)良种高换的接穗,竟来自千里之外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事情的起因,则是缘于村里(cūnlǐ)对四川省泸州市(lúzhōushì)龙眼产业的一次考察。
5月26日,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jiācūn),果农(guǒnóng)在龙眼基地管护嫁接后的龙眼树。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通过良种高换,泸州(lúzhōu)龙眼亩产值翻了近两番
泸州全市龙眼种植面积达(dá)31万亩(wànmǔ),占四川全省种植总面积的90%。
“以前的龙眼树一般都有5米多高,日常管护和采摘都需要搭长梯,很不方便。”泸州(lúzhōu)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专家黎秋刚介绍,过去,由于(yóuyú)主栽品种(pǐnzhǒng)杂乱,优良品种占(zhàn)比不高,产业效益不明显;品种结构不合理、产期过度集中(jízhōng)等问题,制约了泸州龙眼产业的健康发展;泸州龙眼丰产不丰收,有的小手指头大的龙眼,每公斤售价不到2元,挫伤(cuòshāng)了果农积极性,产业亟待提档升级。
自2019年起,为了将泸州建成晚熟龙眼优势区域(qūyù)(qūyù)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泸州市政府签订了共同创建“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框架(kuāngjià)协议。
这些年,双方合作在(zài)泸州市泸县、龙马潭区、江阳区的(de)多个乡镇完成龙眼高接换种1.7余万亩,建成“高换”示范园14个,示范推广宝石1号、翠香、秋香等新品种,为(wèi)晚熟龙眼良种繁育(fányù)与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福建农科院(nóngkēyuàn)选育的龙眼新品种。(受访者供图)
同时,泸州开展龙眼大(dà)枝低位嫁接(jiàjiē)、高光效树形培养等优质、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tuīguǎng);组织专家对种植户开展龙眼高接换种及新(xīn)品种、新技术培训15场800多人次,培养出一批嫁接能手和管理骨干。
与(yǔ)此相应,泸州龙眼成熟期从8月底(yuèdǐ)延长至11月中旬,形成全国熟期最晚优势产业集群。
泸州市农业农村委经作站负责人李小孟算了一笔(yībǐ)账,“高(gāo)换”前的龙眼每公斤售价4元,亩产值约为2200元;“高换”投产后,由于品质(pǐnzhì)提高(tígāo),龙眼商品(shāngpǐn)果率可提高15%,按照每公斤12元计算,亩产值可达到8400元,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部分龙眼售价甚至高达每公斤40元。
江津(jiāngjīn)区、永川区和泸州市泸县、合江县同为长江中上游晚熟(wǎnshú)龙眼荔枝生产基地,是全国晚熟龙眼荔枝适宜种植区域的最北端。
泸州市举行龙眼新品展示评优会。(受访者(shòufǎngzhě)供图)
在成渝地区(qū)(qū)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2022年,泸州市与永川区、江津区签订了《川南渝西特色农业产业带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国家荔枝龙眼(lóngyǎn)产业技术体系(tǐxì)泸州综合(zōnghé)试验站,沿松溉(yánsōnggài)镇-何埂镇-朱沱镇-泸县百和镇-太伏镇等布局,共建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沿江产业联盟,联合打造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沿江产业示范带,力争(lìzhēng)建设一批标准园、改造一批老果园、推广一批新技术、培育一个产业带,信息共享、抱团发展,实现龙眼产业提质增效。
泸州既(jì)推荐优质品种还上门帮助嫁接
当郎家村计划对龙眼树进行良种高换时,第一(dìyī)时间想到的学习(xuéxí)对象便是泸州。
“村里原有的龙眼品种主要(zhǔyào)是石硖和大乌圆(wūyuán)。”江津区农业农村(nóngcūn)委农业科教信息中心主任王瑜是郎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告诉重庆(chóngqìng)日报记者,石硖果小肉薄,大乌圆果大核也大,两种龙眼品质都一般,价值不高,“这些果树挂果不稳定、商品果率低(dī),平均每树产量60斤、产值180元左右。”
不仅如此(bùjǐnrúcǐ),生长了三十几年的龙眼树树形高大,给村民的日常管理、采摘等带来诸多不便(zhūduōbùbiàn),亟须更新换代。
于是,去年年初,王瑜带着驻村工作队及部分村民代表(cūnmíndàibiǎo)前往泸州考察龙眼产业,并与黎秋刚等(děng)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当年2月26日,黎秋刚受邀来到郎家村,对村里的气候、土壤、现存龙眼树进行了细致调研,并(bìng)推荐(tuījiàn)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宝石(bǎoshí)1号(hào)”龙眼作为良种高换品种。“‘宝石1号’在泸州已推广种植多年,果实大小均匀,单果(dānguǒ)重14.3克至16.5克,市场价值较高。”
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正在(zhèngzài)查看龙眼良种高换后接穗生长情况。记者 陈维灯 摄/视觉(shìjué)重庆
然而,“宝石1号(hào)”龙眼是(shì)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授权泸州推广种植的品种,能否引种到郎家村呢?
黎秋刚立即与国家二级研究员、“国家荔枝龙眼(lóngyǎn)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首席专家郑少泉取得联系,介绍了郎家村以及泸永江共建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沿江产业联盟(liánméng)的(de)情况。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一个月之后,郑少泉就带着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经作(jújīngzuò)站龙眼技术团队和5000根接穗来到了郎家村(jiācūn)。
“郑少泉教授不仅代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赠送我们(wǒmen)5000根接穗,还带领技术团队为我们嫁接了(le)800株龙眼树,接穗整体成活率超过90%。”王瑜介绍(jièshào),随后郎家村又以每根10元的价格(jiàgé),从泸州购买了1100根接穗完成了另外160株龙眼树的良种高换。
今年(jīnnián)3月13日,当(dāng)听说郎家村良种高换的(de)龙眼树需要进行补接时,郑少泉团队又向郎家村赠送了500根接穗,并联系泸州的技术人员现场帮忙嫁接。
“郑少泉教授介绍,经嫁接的‘宝石1号’品种明年即可挂果,商品果率(guǒlǜ)将提升至70%,每棵树产值将在480元左右。”5月24日(rì),王瑜带着记者穿行在龙眼林中(línzhōng),只见接穗长势良好,不少已长至近3米,还有一部分已挂果,“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好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继续做好嫁接果树后期(hòuqī)管护的技术培训工作(gōngzuò),培养新品种枝条,培育本土嫁接人才(réncái),争取尽快完成剩余龙眼树的良种高换(gāohuàn)工作。”
评优会上慧眼识“珠(zhū)”——
永川对(duì)龙眼品种进行更换,参与共建优质产业带
5月底,当郎家村的“宝石1号”已挂果时,永川朱沱镇大河村魏家坡上的龙眼林里(línlǐ),经良种(liángzhǒng)高换后的接穗,刚刚抽出穗芽。
“这是我们从泸州(lúzhōu)引进的‘高宝’龙眼(lóngyǎn)。第一批嫁接了240株(zhū)进行示范。”永川区农业农村委经作站相关负责人张庆平介绍,“高宝”龙眼同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kēxuéyuàn)选育的龙眼新品种,具有大果、晚熟、果肉多、糖含量高等特点。
不过,与郎家村(jiācūn)特意到(dào)泸州“登门求教”不同,永川引进“高宝”龙眼却是源于一场龙眼新品种展示评优会。
去年(qùnián)9月13日,2024年泸州市龙眼新品种展示(zhǎnshì)评优会举行。泸州各地的果农,带来了56个样品参评,分别以1-56号(hào)的编号形式“迎考”。
张庆平等人也受邀参会。“专家组需要(xūyào)对龙眼样品的(de)果实整齐度、成穗性、果皮颜色新鲜度等外观和内在品质打分。大众群体是来自各地的销售商代表、种植户,还有(háiyǒu)像我这样的来自永川、江津的代表。我们以现场品鉴(pǐnjiàn)的方式(fāngshì),在参展的样果中勾选出5个自己最喜爱的样品即可。”
最终(zuìzhōng),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宝石1号”“高宝”等龙眼品种脱颖而出(tuōyǐngérchū),获评“2024年我最喜爱的龙眼”。
展示评优会之后,张庆平等人又考察了泸州的(de)龙眼种植园(zhòngzhíyuán),萌生了将“宝石1号”“高宝”等龙眼品种引种至永川的想法。
“永川的龙眼种植已有116年,现已发展成为全区三大(sāndà)特色水果产业(chǎnyè)之一,种植规模(guīmó)仅次于柑橘和梨,达3.5万亩。”张庆平介绍,仅朱沱镇龙眼种植面积就达2.5万亩,2024年产值达2500万元(wànyuán)左右。
然而,永川(yǒngchuān)龙眼产业同样存在品种繁杂,劣杂品种多,果实商品性差,没有形成(xíngchéng)适合本地种植的龙眼主栽品种等问题。
随后,张庆平立即与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表达(biǎodá)了希望引种“宝石1号”“高宝”等龙眼品种(pǐnzhǒng)的想法。
有了郎家村的合作经验,郑少泉在(zài)得知消息后很快(hěnkuài)便委托李小孟、黎秋刚等人前往永川考察。
今年4月2日,李小孟、黎秋刚等人对朱沱镇部分龙眼种植园进行了调研,从果园(guǒyuán)地理位置、管理情况、龙眼树(lóngyǎnshù)长势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比对,最终选中了魏家坡等区域的10余亩果园作为良种(liángzhǒng)高换(gāohuàn)示范基地,并推荐首批引种“高宝”龙眼。
5月26日,江津区吴滩(wútān)镇郎家村,龙眼树已经开花即将进入(jìnrù)挂果期。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4月7日至9日,泸州市农业农村(nóngcūn)局经作站技术团队完成了240株龙眼的良种高换工作,接穗整体(zhěngtǐ)成活率超过了95%。
“泸永江等地是(shì)晚熟(wǎnshú)(wǎnshú)龙眼荔枝种植适宜区,比沿海地区的龙眼晚熟30天至60天,错开了广西、福建等沿海区域的龙眼荔枝上市季节。”张庆平介绍,近年来,永川通过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泸州综合试验站和泸永龙眼荔枝产业联盟引进龙眼荔枝新品种实施品种改良,到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zījīn)300余万元,实施品种改良4000多亩,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tíshēng)为主要内容,提档升级(shēngjí)永川龙眼产业。
泸永江推动跨(kuà)区域联动发展
泸州市立石镇与永川区吉安镇成立(chénglì)联合党委,毗邻10村注资成立跨省域村集体经济公司;泸州市合江县白鹿派出所与江津区塘河派出所联合成立“袁湾联勤警务室”,建立健全信息联通、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案件联办(liánbàn)、平安联创“六联一体化(yītǐhuà)”工作机制;江津区石蟆(qūshímá)镇与泸州市合江县临港街道签订《组建川渝(yú)党建联盟·共建(gòngjiàn)基层治理先锋区——省际边界镇街治理合作(hézuò)协议》,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泸州市、永川区、江津区三地虽属于不同行政区域,但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是川南渝西地区经济体量(tǐliàng)最大、发展态势最好、紧密程度最高的区域。自2023年3月以来,泸永江三地充分发挥毗邻地区优势(yōushì),强化对接、深化(shēnhuà)协作,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shìfànqū)建设正从纸面上的宏伟蓝图(hóngwěilántú),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为推动人才(réncái)交流“活”起来,江津区、泸州市联合承办人才交流活动,邀请专家人才开展主旨讲座,吸引150余名江津、泸州市各领域人才代表参加(cānjiā)活动、深入交流;成立(chénglì)“泸永江融合(rónghé)发展示范区技术经纪人创新(chuàngxīn)联盟”,搭建交流互鉴、创新互助、学以致用的平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shìyànqū)川南临港片区聘请重庆文理学院教授任企业科技副总,促进跨地交流合作。
产业(chǎnyè)合作方面,三地依托(yītuō)三方比较资源和园区政策资源优势,加强泸永江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建设(jiànshè),集成政策、集合要素、集中服务,以(yǐ)党建联建带动农旅融合、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利用泸永荔枝(lìzhī)龙眼产业联盟、川渝毗邻地区茶叶产业合作示范园等载体(zàitǐ),依托四川省茶叶开采活动(huódòng)周、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合江荔枝节、泸县龙眼龙虾节等活动,积极开展水果、茶叶等产业合作交流,举办“永川秀芽”杯川渝合作·泸永江产业带采茶大赛等,提高农业发展质效。
新重庆-重庆日报(rìbào)首席记者 陈维灯
原标题:一颗龙眼串起(chuànqǐ)三地情 泸永江共建晚熟龙眼产业带
小满时节,重庆市江津(jiāngjīn)区吴滩镇郎家村二组,960株龙眼树在初夏的阳光下展现着(zhe)蓬勃的生命力。
这些龙眼树均有着明显的良种(liángzhǒng)高换(gāohuàn)特征:修剪过的枝干上,接穗枝繁叶茂,黄色的花蕊掩藏于绿叶之中。
良种高换是(shì)指对于有一定树龄、品种不太好的(de)龙眼树,在原有的枝干上嫁接优良品种,以此达到更换良种的目的,它(tā)能提高优良品种比例,延长采收期,提高产业效益。
郎家村于1990年自江津区油溪镇引进龙眼树种植至今,已有1800多株。经过30余年的种植,现有龙眼树存在(cúnzài)品种老化(lǎohuà)、价值不(bù)高等问题。
去年3月,郎家村(jiācūn)对部分龙眼树进行了良种高换。
鲜为人知的是,郎家村用于(yòngyú)良种高换的接穗,竟来自千里之外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事情的起因,则是缘于村里(cūnlǐ)对四川省泸州市(lúzhōushì)龙眼产业的一次考察。
5月26日,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jiācūn),果农(guǒnóng)在龙眼基地管护嫁接后的龙眼树。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通过良种高换,泸州(lúzhōu)龙眼亩产值翻了近两番
泸州全市龙眼种植面积达(dá)31万亩(wànmǔ),占四川全省种植总面积的90%。
“以前的龙眼树一般都有5米多高,日常管护和采摘都需要搭长梯,很不方便。”泸州(lúzhōu)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专家黎秋刚介绍,过去,由于(yóuyú)主栽品种(pǐnzhǒng)杂乱,优良品种占(zhàn)比不高,产业效益不明显;品种结构不合理、产期过度集中(jízhōng)等问题,制约了泸州龙眼产业的健康发展;泸州龙眼丰产不丰收,有的小手指头大的龙眼,每公斤售价不到2元,挫伤(cuòshāng)了果农积极性,产业亟待提档升级。
自2019年起,为了将泸州建成晚熟龙眼优势区域(qūyù)(qūyù)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泸州市政府签订了共同创建“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框架(kuāngjià)协议。
这些年,双方合作在(zài)泸州市泸县、龙马潭区、江阳区的(de)多个乡镇完成龙眼高接换种1.7余万亩,建成“高换”示范园14个,示范推广宝石1号、翠香、秋香等新品种,为(wèi)晚熟龙眼良种繁育(fányù)与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福建农科院(nóngkēyuàn)选育的龙眼新品种。(受访者供图)
同时,泸州开展龙眼大(dà)枝低位嫁接(jiàjiē)、高光效树形培养等优质、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tuīguǎng);组织专家对种植户开展龙眼高接换种及新(xīn)品种、新技术培训15场800多人次,培养出一批嫁接能手和管理骨干。
与(yǔ)此相应,泸州龙眼成熟期从8月底(yuèdǐ)延长至11月中旬,形成全国熟期最晚优势产业集群。
泸州市农业农村委经作站负责人李小孟算了一笔(yībǐ)账,“高(gāo)换”前的龙眼每公斤售价4元,亩产值约为2200元;“高换”投产后,由于品质(pǐnzhì)提高(tígāo),龙眼商品(shāngpǐn)果率可提高15%,按照每公斤12元计算,亩产值可达到8400元,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部分龙眼售价甚至高达每公斤40元。
江津(jiāngjīn)区、永川区和泸州市泸县、合江县同为长江中上游晚熟(wǎnshú)龙眼荔枝生产基地,是全国晚熟龙眼荔枝适宜种植区域的最北端。
泸州市举行龙眼新品展示评优会。(受访者(shòufǎngzhě)供图)
在成渝地区(qū)(qū)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2022年,泸州市与永川区、江津区签订了《川南渝西特色农业产业带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国家荔枝龙眼(lóngyǎn)产业技术体系(tǐxì)泸州综合(zōnghé)试验站,沿松溉(yánsōnggài)镇-何埂镇-朱沱镇-泸县百和镇-太伏镇等布局,共建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沿江产业联盟,联合打造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沿江产业示范带,力争(lìzhēng)建设一批标准园、改造一批老果园、推广一批新技术、培育一个产业带,信息共享、抱团发展,实现龙眼产业提质增效。
泸州既(jì)推荐优质品种还上门帮助嫁接
当郎家村计划对龙眼树进行良种高换时,第一(dìyī)时间想到的学习(xuéxí)对象便是泸州。
“村里原有的龙眼品种主要(zhǔyào)是石硖和大乌圆(wūyuán)。”江津区农业农村(nóngcūn)委农业科教信息中心主任王瑜是郎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告诉重庆(chóngqìng)日报记者,石硖果小肉薄,大乌圆果大核也大,两种龙眼品质都一般,价值不高,“这些果树挂果不稳定、商品果率低(dī),平均每树产量60斤、产值180元左右。”
不仅如此(bùjǐnrúcǐ),生长了三十几年的龙眼树树形高大,给村民的日常管理、采摘等带来诸多不便(zhūduōbùbiàn),亟须更新换代。
于是,去年年初,王瑜带着驻村工作队及部分村民代表(cūnmíndàibiǎo)前往泸州考察龙眼产业,并与黎秋刚等(děng)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当年2月26日,黎秋刚受邀来到郎家村,对村里的气候、土壤、现存龙眼树进行了细致调研,并(bìng)推荐(tuījiàn)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宝石(bǎoshí)1号(hào)”龙眼作为良种高换品种。“‘宝石1号’在泸州已推广种植多年,果实大小均匀,单果(dānguǒ)重14.3克至16.5克,市场价值较高。”
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正在(zhèngzài)查看龙眼良种高换后接穗生长情况。记者 陈维灯 摄/视觉(shìjué)重庆
然而,“宝石1号(hào)”龙眼是(shì)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授权泸州推广种植的品种,能否引种到郎家村呢?
黎秋刚立即与国家二级研究员、“国家荔枝龙眼(lóngyǎn)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首席专家郑少泉取得联系,介绍了郎家村以及泸永江共建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沿江产业联盟(liánméng)的(de)情况。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一个月之后,郑少泉就带着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经作(jújīngzuò)站龙眼技术团队和5000根接穗来到了郎家村(jiācūn)。
“郑少泉教授不仅代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赠送我们(wǒmen)5000根接穗,还带领技术团队为我们嫁接了(le)800株龙眼树,接穗整体成活率超过90%。”王瑜介绍(jièshào),随后郎家村又以每根10元的价格(jiàgé),从泸州购买了1100根接穗完成了另外160株龙眼树的良种高换。
今年(jīnnián)3月13日,当(dāng)听说郎家村良种高换的(de)龙眼树需要进行补接时,郑少泉团队又向郎家村赠送了500根接穗,并联系泸州的技术人员现场帮忙嫁接。
“郑少泉教授介绍,经嫁接的‘宝石1号’品种明年即可挂果,商品果率(guǒlǜ)将提升至70%,每棵树产值将在480元左右。”5月24日(rì),王瑜带着记者穿行在龙眼林中(línzhōng),只见接穗长势良好,不少已长至近3米,还有一部分已挂果,“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好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继续做好嫁接果树后期(hòuqī)管护的技术培训工作(gōngzuò),培养新品种枝条,培育本土嫁接人才(réncái),争取尽快完成剩余龙眼树的良种高换(gāohuàn)工作。”
评优会上慧眼识“珠(zhū)”——
永川对(duì)龙眼品种进行更换,参与共建优质产业带
5月底,当郎家村的“宝石1号”已挂果时,永川朱沱镇大河村魏家坡上的龙眼林里(línlǐ),经良种(liángzhǒng)高换后的接穗,刚刚抽出穗芽。
“这是我们从泸州(lúzhōu)引进的‘高宝’龙眼(lóngyǎn)。第一批嫁接了240株(zhū)进行示范。”永川区农业农村委经作站相关负责人张庆平介绍,“高宝”龙眼同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kēxuéyuàn)选育的龙眼新品种,具有大果、晚熟、果肉多、糖含量高等特点。
不过,与郎家村(jiācūn)特意到(dào)泸州“登门求教”不同,永川引进“高宝”龙眼却是源于一场龙眼新品种展示评优会。
去年(qùnián)9月13日,2024年泸州市龙眼新品种展示(zhǎnshì)评优会举行。泸州各地的果农,带来了56个样品参评,分别以1-56号(hào)的编号形式“迎考”。
张庆平等人也受邀参会。“专家组需要(xūyào)对龙眼样品的(de)果实整齐度、成穗性、果皮颜色新鲜度等外观和内在品质打分。大众群体是来自各地的销售商代表、种植户,还有(háiyǒu)像我这样的来自永川、江津的代表。我们以现场品鉴(pǐnjiàn)的方式(fāngshì),在参展的样果中勾选出5个自己最喜爱的样品即可。”
最终(zuìzhōng),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宝石1号”“高宝”等龙眼品种脱颖而出(tuōyǐngérchū),获评“2024年我最喜爱的龙眼”。
展示评优会之后,张庆平等人又考察了泸州的(de)龙眼种植园(zhòngzhíyuán),萌生了将“宝石1号”“高宝”等龙眼品种引种至永川的想法。
“永川的龙眼种植已有116年,现已发展成为全区三大(sāndà)特色水果产业(chǎnyè)之一,种植规模(guīmó)仅次于柑橘和梨,达3.5万亩。”张庆平介绍,仅朱沱镇龙眼种植面积就达2.5万亩,2024年产值达2500万元(wànyuán)左右。
然而,永川(yǒngchuān)龙眼产业同样存在品种繁杂,劣杂品种多,果实商品性差,没有形成(xíngchéng)适合本地种植的龙眼主栽品种等问题。
随后,张庆平立即与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表达(biǎodá)了希望引种“宝石1号”“高宝”等龙眼品种(pǐnzhǒng)的想法。
有了郎家村的合作经验,郑少泉在(zài)得知消息后很快(hěnkuài)便委托李小孟、黎秋刚等人前往永川考察。
今年4月2日,李小孟、黎秋刚等人对朱沱镇部分龙眼种植园进行了调研,从果园(guǒyuán)地理位置、管理情况、龙眼树(lóngyǎnshù)长势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比对,最终选中了魏家坡等区域的10余亩果园作为良种(liángzhǒng)高换(gāohuàn)示范基地,并推荐首批引种“高宝”龙眼。
5月26日,江津区吴滩(wútān)镇郎家村,龙眼树已经开花即将进入(jìnrù)挂果期。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4月7日至9日,泸州市农业农村(nóngcūn)局经作站技术团队完成了240株龙眼的良种高换工作,接穗整体(zhěngtǐ)成活率超过了95%。
“泸永江等地是(shì)晚熟(wǎnshú)(wǎnshú)龙眼荔枝种植适宜区,比沿海地区的龙眼晚熟30天至60天,错开了广西、福建等沿海区域的龙眼荔枝上市季节。”张庆平介绍,近年来,永川通过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泸州综合试验站和泸永龙眼荔枝产业联盟引进龙眼荔枝新品种实施品种改良,到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zījīn)300余万元,实施品种改良4000多亩,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tíshēng)为主要内容,提档升级(shēngjí)永川龙眼产业。
泸永江推动跨(kuà)区域联动发展
泸州市立石镇与永川区吉安镇成立(chénglì)联合党委,毗邻10村注资成立跨省域村集体经济公司;泸州市合江县白鹿派出所与江津区塘河派出所联合成立“袁湾联勤警务室”,建立健全信息联通、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案件联办(liánbàn)、平安联创“六联一体化(yītǐhuà)”工作机制;江津区石蟆(qūshímá)镇与泸州市合江县临港街道签订《组建川渝(yú)党建联盟·共建(gòngjiàn)基层治理先锋区——省际边界镇街治理合作(hézuò)协议》,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泸州市、永川区、江津区三地虽属于不同行政区域,但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是川南渝西地区经济体量(tǐliàng)最大、发展态势最好、紧密程度最高的区域。自2023年3月以来,泸永江三地充分发挥毗邻地区优势(yōushì),强化对接、深化(shēnhuà)协作,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shìfànqū)建设正从纸面上的宏伟蓝图(hóngwěilántú),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为推动人才(réncái)交流“活”起来,江津区、泸州市联合承办人才交流活动,邀请专家人才开展主旨讲座,吸引150余名江津、泸州市各领域人才代表参加(cānjiā)活动、深入交流;成立(chénglì)“泸永江融合(rónghé)发展示范区技术经纪人创新(chuàngxīn)联盟”,搭建交流互鉴、创新互助、学以致用的平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shìyànqū)川南临港片区聘请重庆文理学院教授任企业科技副总,促进跨地交流合作。
产业(chǎnyè)合作方面,三地依托(yītuō)三方比较资源和园区政策资源优势,加强泸永江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建设(jiànshè),集成政策、集合要素、集中服务,以(yǐ)党建联建带动农旅融合、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利用泸永荔枝(lìzhī)龙眼产业联盟、川渝毗邻地区茶叶产业合作示范园等载体(zàitǐ),依托四川省茶叶开采活动(huódòng)周、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合江荔枝节、泸县龙眼龙虾节等活动,积极开展水果、茶叶等产业合作交流,举办“永川秀芽”杯川渝合作·泸永江产业带采茶大赛等,提高农业发展质效。
新重庆-重庆日报(rìbào)首席记者 陈维灯
原标题:一颗龙眼串起(chuànqǐ)三地情 泸永江共建晚熟龙眼产业带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